当前位置:首页 > 指点迷津 > 正文

香港火灾背后:争议高楼竹制脚手架

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2025年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区居屋宏福苑发生罕见火灾,火势沿着外墙竹制脚手架(竹棚)迅速蔓延,将八栋高楼吞没。截至28日5时,大埔宏福苑火灾已造成94人遇难。78名伤者中,有12人危殆、28人严重、16人稳定,22人已出院。香港消防处28日凌晨发布救援工作最新消息称,当天凌晨已完成灭火程序,后续将全力救援,将搜索所有房屋确保无其他被困人员。

作为香港高密度城市建筑施工的传统支架,业内工人强调竹棚灵活、成本低、施工便利,但面对严重火灾风险,其易燃特性与监管不足引发社会质疑。此次事件让竹棚安全、成本和行业生计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也引发关于是否应全面改用金属脚手架的激烈讨论。

界面新闻注意到,香港建筑工程师潘焯鸿早在一年多前,就发现宏福苑及其他大维修项目脚手架外的防护网可能不符合阻燃标准,多次向消防处、屋宇署及劳工处等部门投诉,但未获有效回应。这些未被充分重视的预警,如同潜伏在城市高楼之间的火种,最终在宏福苑这场灾难中点燃。

预警

宏福苑建于1983年,是香港房屋委员会轄下近年少有未拆未重建的旧屋邨之一,设有八座楼宇共1984个单位。由于楼龄已逾四十年,2024年7月起,该楼宇外墙全面启动翻新工程,楼体外墙均搭起竹制脚手架并覆盖绿色防护网。

据香港多家媒体报道,当日下午2时51分,宏昌阁外墙脚手架疑先起火,一股高温火柱迅速沿着竹架向上攀升,形成“烟囱效应”,四周防护网和脚手架瞬间被点燃。数分钟内,大火蔓延至七座相连的大厦,现场滚滚浓烟直窜云霄。

火势虽凶猛,但并非没有预警。

香港建筑工程师潘焯鸿告诉界面新闻,早在13个月前,他就发现施工材料存在问题,并多次向消防处、劳工处、房屋署等五个政府部门投诉,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回应。

根据香港屋宇署建筑物条例发布的APP070技术文件,只要棚架搭设在有人使用和居住的楼宇上,就必须要使用具有阻燃功能的防护网。潘焯鸿告诉界面新闻,他在穗禾苑、宏福苑等大维修项目中发现,楼体外加盖的防护网不符合防火标准。作为工程师,他取样后点燃,后确认材料有问题,并录下了视频,随即通过香港政府1823热线及电邮向多个部门投诉。

“我不是向一个部门投诉,是(向)不同的部门去投诉。”潘焯鸿强调,他分别向劳工处、房屋署独立审查组、屋宇署、消防处等五个依法负责监管建筑安全的部门反映情况,“凡是(回复)不满意的就再投诉,总共来回一二百次。"

他向界面新闻提供了多份投诉的邮件及对方的回复。其中,劳工处处长的一次邮件回复中称,“本处已经视察过宏福苑地盘,认为该维修工程不使用明火和易燃物品,发生火灾的风险很低,因此保护网只需要承担防坠功能即可,不需要阻燃防火。 ”

香港劳工处处长针对潘焯鸿投诉做出的回复,潘焯鸿认为对方回避了监管责任。受访者 图

潘焯鸿说,如果用合规格的材料,物价会高30%。由于香港很少人用合规的阻燃网,供应商利润薄弱,因而把价格定得比较高,形成恶性循环。

潘焯鸿特别提到,上个月中环华懋大厦发生的火灾已经是警号,“当时也是竹棚那个网在燃烧,但政府没有吸取教训”,最终酿成此次重大伤亡事故。

公开资料显示,负责宏福苑维修工程的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其前股东曹德光在2009年因贿赂房屋协会官员,被判处18个月监禁。当时,案件涉及元朗三幢私人住宅楼宇的翻新工程,承建商通过贿赂获取合约。

界面新闻记者多次联系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其电话均无人接听。

潘焯鸿说,由于多次投诉均未获得有效回应,给了维修行业一种错误的信号,认为政府有意放宽标准。据他观察,目前香港几乎所有大型维修工程的外部棚架都存在类似违规情况。

11月27日,香港警方以涉嫌误杀罪拘捕三名男子,分别是负责大维修的承办商宏业建筑工程的两名董事和一名工程顾问。多位香港政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宏福苑火灾大概率是使用了不合规格的易燃棚网。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将成立专责小组,从刑事责任和规管制度两方面进行全面检讨,包括修订现行法例、强化监管体系、巡查制度、审批制度等。

竹棚的“生存逻辑”

在火灾发生后,公众和媒体的视线很快转向竹棚行业本身。作为香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竹棚因轻便、灵活和低成本长期被使用,但此次事故让这种传统施工方式的安全隐患被放大。

官方统计显示,仅2019–2024年间,与竹棚相关的工地意外已造成22人死亡。过去虽曾有小规模火灾和安全讨论,但多被视作偶发事件。然而,近期这起严重火灾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让竹棚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港九搭棚同敬工会会员符先生从事竹棚行业已有二十多年,手下带着多名徒弟,拥有自己的团队。他向界面新闻介绍,竹棚行业作为香港的“特色”,拥有技术熟练的搭棚工人,只要按照标准操作,棚架的安全性可靠。目前,火灾对行业整体运作影响有限,“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有,并没有停下来。”

在香港,竹棚工人往往不仅是施工人员,同时也是整个搭棚项目的承包方,他们拿的不只是工资,而是整个项目的工程款。因此,如果强制改用成本更高的金属脚手架,不仅增加材料开支,也会直接压缩他们的项目收益,影响承包方的经济利益和生计空间,这也是他们对金属脚手架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的重要原因。

对于竹棚与金属脚手架的对比,符先生指出竹棚更灵活,能够适应香港楼宇外墙复杂的结构。“搭在楼外,不会倒塌。但跟金属相比,金属更牢固,政府前年就提议用金属,但是成本太高了。”他解释,竹棚可以根据不同长度灵活裁剪,方便绕开外墙水管和其他障碍物,而金属架不具备这种便利性。

香港工程师学会曾刊文指出,不少旧楼缺乏应用摩天吊架、金属脚手架或升降机的条件,竹棚因灵活且易于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中搭建,仍是不少单栋大楼外墙工程的首选。

香港竹棚行业人士也指出,多数竹棚事故并非因材料本身,而是源于施工方案不当或工人违规拆改所致。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早前发布的声明亦指出,事故主因是安全管理不足,与竹棚结构安全性无关。

目前香港究竟有多少竹棚工人?来自不同渠道的说法不尽相同。而据香港政府资料,截至2025年6月,注册棚架工中竹棚工为2534人,金属棚架工为7830人,竹棚工占总数约三分之一。

而符先生透露,目前他所在的港九搭棚同敬工会约有200名成员,整个香港竹棚行业有7000多从业者,其他工人加入了不同工会。他表示,行业曾明确反对使用金属脚手架。

香港政府2025年3月宣布,今后新招标的公营工程项目中50%须采用金属脚手架。但今年7月3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答复议员提问时表示,根据今年招标的项目数量,实际上只有一至两个项目会采用金属棚架。孙玉菡明确表示,政府目前无意彻底取缔竹棚架,仍将以加强监管和科技提升为主。

火灾发生后,一些手脚架外的可能不达标的防护网已拆除。受访者 图

此次火灾发生后,社会各界围绕竹棚的安全性展开激烈争论。受害者组织指出,竹棚本身易燃,近年来类似事故不断,已暴露出防火隐患。当地媒体引述主张称,金属棚架结构更稳定、可精确计算承载力,竹棚在连接点和接头可能出现看不见的裂隙。

11月27日,港九竹棚同敬工会理事长何炳德向媒体指出,香港已有上万人取得金属棚架资格,新政府工程只试行要求部分使用金属棚,倘若“一刀切”禁用竹棚,将直接冲击现有4000多名竹棚师傅生计。

香港政府则采取“平衡中求进”的立场。行政长官李家超已成立专责小组全面调查火灾成因,并强调要依法追究渎职者责任。建筑署亦表示将检视所有外墙工程防火标准,勘查阻燃网使用情况。同时,政府宣布,已要求正在施工项目立即检查棚架安全,并对违规者严厉处罚。

11月27日下午,李家超同多位政府官员到场视察,其后于政府总部召开记者会。他表示,发展局已与业界会面,商讨推进金属棚架取代传统竹棚架的路线图。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虽然竹棚有长久历史,比较灵活,于狭窄街道中更便利,但耐燃方面不及金属。为安全起见,需尽快改为全面使用金属棚架,政府将为业界提供相关协助,包括培训工人及协助商家转型。陈国基又指,无论金属棚架抑或竹棚,屋宇署均会考虑需否改善或加强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