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香港大埔宏福苑火灾爆发的同时,8年前英国的一起类似悲剧也浮出水面。
2017年6月14日凌晨,伦敦西部一座24层的公寓楼“格伦费尔塔”火灾造成72人死亡。截至2025年11月,部分幸存者仍住在临时住所,政府承诺的永久住房未完全兑现,许多人因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咳嗽等后遗症持续接受治疗。
“格伦费尔塔”于1974年完工,所有权属于北肯辛顿地方议会。大楼有120套一居室或两居室,长期作为公共住房使用,是大量低收入群体和战争难民的避难所。
官方历时7年进行的调查报告指出,起火点来自四楼的一个冰箱,火势迅速借助易燃的外墙材料吞噬整栋建筑。
根据最终结论,这场火灾是“政府和建筑机构几十年来系统性失败的共同结果”,并列出了一系列渎职和疏忽罪名。
在那之前的1991年、1999年、2009年,英国多地都发生过高层建筑外墙可燃保温层起火导致多人死亡的事故,但政府始终在规范和法规修订上没有积极作为,多次错失原本可以防止灾难发生的机会。

调查显示,在事发之前,政府就已掌握外墙材料安全隐患,且知晓以及外界对于建材风险的关切,但基层官员存在“自满”“抵触”态度。负责《建筑条例》等批文日常工作的社区与地方政府部工作人员没有向更高级官员告知风险,而后者也没有尽到监督责任,属于严重的管理失误。
跨党派消防安全小组对火灾风险的合理担忧,同样一再遭到高级官员的抵触和轻蔑回应,最终导致事关人命的事项被忽视、拖延或无视。
在企业端,卷入其中的建筑工作室、承包商莱顿公司、外墙分包商Harley Facades都对合同关系采取了随意的态度,没有正确理解他们所承担义务的性质和范围。
官方文件显示,火灾前的维修工程本应交给一家名为“利得比特”(Leadbitter)的公司,不过后者开价为1127万英镑,比对方议会的预算高出了160万英镑,最终被莱顿公司以860万英镑的低报价拿下。
据调查,为了节省5000英镑,莱顿公司采用了内芯可燃的外墙保温层,以替代申报时的阻燃材料。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没有明确禁止使用内芯可燃的外墙保温层。
另一方面,其他独立的调查报告指出,材料制造商奥科宁克、Celotex涉嫌隐瞒材料易燃性,通过虚假认证误导市场。
最终报告出台之后,工党首相斯塔默承诺落实58项整改,包括全面禁止高层建筑使用可燃保温层,推动地方消防机构与中央协同,加强高层建筑防火标准。
今年早些时候,英国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仅涉及建筑缺陷修复费用的赔偿问题。由于冗长的司法程序,遇难者的家人们至少要再等一年才能迎来刑事定罪的结论。
独立消防和应急规划顾问麦肯齐(Stephen Mackenzie)在11月26日接受采访时指出,伦敦火灾过后,他曾建议英国保守党政府联合联合国,就类似风险隐患在全球范围内做出警告,但未被采纳。
至于香港宏福苑火灾的原因,警方初步暂时指向外墙的竹制棚架、非阻燃保护网、防水帆布、塑料布、电梯大堂窗外的发泡胶等。由于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廉政公署就维修工程中可能涉及的贪污展开全面调查,并拘捕负责监督维修的工程顾问公司2名董事。